2010年的7月,一批剛從大學畢業的“毛頭青年”踏上了這片漫天黃沙的黃土地。烈日炙烤著戈壁灘,在黃沙的熱浪中,我們踏入了一座巍峨的紅色大門,一尊沉重而威嚴的“厚德載物”大鼎映入眼簾,一顆顆浮躁的心瞬間沉淀了下來。繞過中間花園來到了整齊的紅色屋頂宿舍區,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探索新事物的新奇,東看看西瞧瞧,“嘰嘰喳喳”的討論著我們離開校園的第一處集體住所……
突然遠處傳來一聲巨響,漫天的黃土像蘑菇云一樣升上天空,微風吹過一粒粒細細的沙粒掉在了臉上頭上,大家驚慌地抬頭望著遠處的“蘑菇云”。后來經過帶隊領導的解釋才知道現場在夯地基,那里將會是我們未來征戰的“沙場”。就這樣,我們帶著對未來的探索扎根在了這里。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,為了使我們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心,我們經歷了為期三個月的軍訓。三個月的烈日炙烤,軍事化的錘煉褪去了學生時代的嬌氣散慢,口號聲與汗水交織,將一群青年淬煉成肩扛責任的脊梁。烈日炎炎,一群有志青年整整齊齊的挺立著,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,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退縮。
為了讓我們有扎實的專業知識,各個專業的工程師、領導從自己擅長的方面親自上陣給我們講解核心工藝,學校學習的終究只是皮毛,真正了解了才知道這門工藝的復雜與艱辛。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們埋頭畫工藝圖紙,學習復雜的工藝流程,熟記每一個關鍵參數,設備點位,儀表動態……為了讓我們生活的這片天依舊湛藍如初,領導帶領我們這群家里的“嬌嬌”開始了綠化工作。一個樹坑好幾個人一起合力挖掘,也許在家都沒用過鎬頭,撬棍,但是在這里我們卻用得虎虎生威。看著我們生活的地方,慢慢褪去黃色換上了綠顏,雖然辛苦但也覺得欣慰。就這樣我們在綠化著我們的生活,遠處的機器也在晝夜不停的建設著我們的生產區,看著一條條管道,一座座高塔慢慢形成,心中的焦急也慢慢沉寂下來,快了,快了,這片土地終將迸發它的力量。
2012開始,現場已經初步建成,而我們這群青年也早已褪去了剛出校園的青澀。每天跟著工程師在裝置區爬上爬下熟悉現場,穿梭在管道林立的裝置區還原工藝流程,將平時學到的理論知識跟著具體的現場在心里一遍一遍演練,只為了在真正試車的時候能夠一次性成功。終于在慶華無數領導和員工的辛苦努力,多次試驗調試下,2013年底我們產出了合格的天然氣。控制室的顯示屏跳動著綠色數據,首批合格天然氣成功外輸,當第一股天然氣沖破音速在放空管嘯叫時,整個廠區沸騰了,那聲音穿透風沙,仿佛是大地深處的回應。三年光陰流轉,當初的毛頭小子成了技術骨干,姑娘們的發梢也染上了風沙的顏色,他們站在燈火通明的裝置區,望著管線蜿蜒伸向遠方,仿佛看見無數個自己正在不同角落發光發熱。
一切進入穩步運行狀態,每天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神色,多年的努力終于有了結果,生活充滿了無線希望。然而,命運從不吝嗇試煉。2018年,經濟寒冬席卷全球,在世界經濟大趨勢的影響下,薪資也被迫停發半年。看著身邊并肩作戰的伙伴離開守護了這么久的土地,酸澀和不甘充滿胸腔。不該是這樣的,再堅持一下必有彩虹,帶著這樣的信念,終于我們熬過了凜冬,迎來了新的曙光。然而還沒等我們歡聲鼓舞,三年疫情接踵而至。但是這一次,這里卻成了我們庇護的方舟。在物資和藥品匱乏的時刻,公司領導多方努力、幾經周折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。記得有一個領導說:經濟危機時你們選擇與慶華共存亡,疫情來臨時慶華與你們同戰斗。那句“共存亡、同戰斗”的誓言在危難時刻淬煉成了生死與共的信仰。
2025年的今天,站在這片我們親手染綠的土地上,望著高聳的塔器與蜿蜒的管線,十五年的風雨如同刻在年輪里的勛章。那些夯地基的巨響、軍訓場上的口號、綠化時的汗漬、危機時的堅守……早已化作血脈里的力量。我們不再是一朵脆弱的青澀花骨朵,而是經風歷雨后綻放的慶華之花!
十六年,從黃土地到綠顏覆野,從雛鳥到翱翔之鷹。我們曾以稚嫩撬動堅土,以熱血澆筑鋼塔,在離散中握緊彼此的手,在絕境中守望同一片天。慶華的歷程不是個體的獨奏,而是千萬人合力的交響——每一道管道里流淌著共同的汗水,每一簇綠意中生長著集體的信念。今日回首,青澀的花骨朵已綻放為鏗鏘的玫瑰,風雨的裂痕成了勛章,艱辛的跋涉沉淀為價值的豐碑。這十六年,是歲月給予的饋贈,更是我們與慶華共同書寫的傳奇!
(來源:新疆慶華能源集團儀表車間 田建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