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兩點半,空分車間的燈光卻如星辰般明亮。祁師父穿著洗得泛白的工作服,手持聽針和測溫槍,靜靜地站在壓縮機旁。他微微俯身,耳朵緊緊貼在聽針上,像是在聆聽一首只有機器才懂的樂章;眼睛則死死盯著每一塊壓力表的刻度,目光銳利得仿佛能穿透表盤,看穿設備內部的每一個細微變化。他的身影在燈光下顯得格外堅定,不曾有絲毫松懈。
七年前,我剛從大學畢業,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,跟著祁師父學習操作,而那時候的我總想著走捷徑。有一次巡檢,為了省事,我只粗略地測了一次泵體溫度,就打算收工。祁師父看到后,什么也沒說,只是默默地拿過測溫槍,帶著我來到電機前,重新認真地測量起來。他的動作嫻熟而沉穩,每一個步驟都一絲不茍。測完后,祁師父一臉嚴肅地對我說:“這些數字可不單單是數據,它們是設備運行的真實反映,就像人的體溫一樣,能反映出設備的健康狀況。你要是馬馬虎虎,就可能錯過設備出現問題的信號,到時候引發大事故,后悔都來不及。”從那以后,祁師父的這句話就像一顆種子,在我心里生根發芽。我學著他的樣子,巡檢時步步對照規程,每記錄一個數據都要反復核對三遍,關閥門時堅持“一關二查三確認”。每一次操作,我都當作是在守護一座珍貴的寶藏,不敢有絲毫大意。
如今,我也成了一名師父,帶著新徒弟小趙。我深知,師父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徒弟的一生,所以我沿用祁師父教我的方法,手把手地教小趙。每次巡檢,我都帶著他逐項檢查參數,連“管線接口摸三遍”這樣的細節,也從不放過。我告訴小趙,管線接口就像是設備的關節,只有把每一個關節都檢查到位,設備才能健康運行。有一次,小趙畫流程圖漏了安全閥,我沒有批評,而是認真講明它的作用,并告訴他:“我們的‘嚴’,不是較勁,是守住車間安全,守住工友安全。”小趙聽了,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,從那以后,他畫流程圖時再也不敢有絲毫馬虎。
在機器的轟鳴聲中,“嚴”字從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。它藏在老師父祁師父的聽針尖上,那細細的聽針,就像祁師父的“火眼金睛”,能聽出設備最細微的異常;它藏在每塊儀表的刻度里,每一個跳動的數字,都是設備發出的信號;它也藏在新員工小趙專注的眉宇間,那專注的眼神,是對安全生產的敬畏。這是一代又一代的接力,更是對安全生產最踏實的守護。
(來源:新疆慶華能源集團空分車間 塔力哈提·沙特巴勒得)